婴幼儿奶粉的市场前景怎么样?都有哪些特点,2017的拐点在哪里,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奶粉大熔炉演进的市场,这些问题想必是婴幼儿行业比较关心的话题。
一、产品端:安全与品质为核心,国外原装进口和有机成热点
自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下文简称:婴配粉、婴幼儿奶粉)行业无论在消费者、企业还是政府监管层面,焦点都变为对产品安全与品质的追求与保障。由于国人普遍不信任大的食品安全环境以及国产品牌,“安全与品质”几乎就被分解为 “海外品牌”、“高端品牌”、“好的奶源地”、“原装进口”、“有机”等关键词。
2015年尼尔森对全世界婴幼儿食品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亚太消费者相比欧美消费者更愿意为可信的品牌、安全与品质相关的特性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品牌通常也意味着良好品质的记录。报告具体解释为,亚太地区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可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并对有良好安全记录的国外产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在欧美,消费者预期他们购买的婴儿食品会是安全且营养的,选择也更多,价格就成为品牌之间的重要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有机”的含义是无污染、安全和高品质,在亚太和欧洲尤为重要,但是在北美的水平却较低,不过这可能由于有机在北美已非常普及并占全球有机销售额的72%。2016 CBME中国孕婴童消费市场调查报告也得到相似结论,品质安全、品牌和天然有机是国人购买婴配粉最看重的因素,其中天然有机从第五名快速提升至第三名。尼尔森最新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婴配粉高端化迹象明显,代表为原装进口和有机。
2016年,线下超高端、高端价格段销售分别获得20%和28%的增长,而高端以下却下滑14%。2016年,原装进口销售额增长超过20%,有机奶粉占比还小但增长迅速,销售额增加44%。
“差什么也不能差孩子的奶粉钱”的中国消费者对高价格的包容度远远高于欧美,这就合理解释了欧美市场相对“高质低价”的海外品牌借助海淘及跨境电商大发展,涌入到相对“低质高价”国内市场的经济成因。而海外品牌涌入又加剧了婴配粉注册制诱发的第二轮市场冲击。但是必须强调,当前在我国“质”重于“价”。虽有各种冲击,但婴配粉价格一直走高,高端化不曾逆转。
二、渠道端:商超继续萎缩,电商遭遇监管,母婴店快速发展最具持续性
最近多年,母婴店逐渐代替商超快速成长为婴配粉销售的主流渠道。电商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但在2016年遭遇到了电商新政的严厉监管,增速出现下滑。根据调查报告,消费者认为:
1、在母婴店比商超能获得更多的奶粉品牌选择,还能挑选婴儿喂养、婴儿护理等其它用品。
2、在母婴店比电商的质量更有保障,不用担心实物与网上不一样。
3、在母婴店比商超、电商能获得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比如店员对产品的讲解、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以及对第一次生育的母亲非常宝贵的育婴经验。除此之外,母婴店还能提供给照顾小孩和供小孩玩耍的专区。
母亲的核心需求是获得成功抚养幼儿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一切。优秀的母婴店能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知识、交流以及儿童娱乐场所,是其获得最大渠道份额的本质原因。电商渠道的迅速发展源于其以节约成本为核心的优势,包括随时购买、送货上门、价格相对便宜及透明。
然而,中国消费者现阶段的最高诉求是安全与品质,这意味着电商并没有像母婴店那样切中要害。即便天猫、京东上海外品牌云集,很多高端消费者依旧坚持让朋友在海外当地代购,便能窥见一斑。电商渠道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其成为海外品牌快速进入我国市场的主渠道,由于高端化的一个方式是海外品牌,电商也就受益于此。然而,2016年4月跨境电商新政出台,旨在把跨境电商渠道的海外品牌全部纳入《食品安全法》的注册监管之内,这意味着海外品牌2018年1月1日前必须注册,否则下架处理,真正给这些品牌的时间并不多,冲击不能小觑。
近期,天猫国际前十位的澳洲著名品牌贝拉米,大幅下调2016-17财年收入预期近1/3至低于上年,公司提示了面临中国监管政策风险。除了母婴、商超、跨境电商(B2C)以外,海淘(C2C)渠道被也加强监管。电商渠道在2016年增速掉头下滑明显,主要由于上述原因。
从渠道的角度看,母婴店渠道因为其很难被替代的产品、服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还会取得稳健增长,尤其是连锁化、品牌化的母婴店。电商渠道选择多样、价格透明,具有优势。由于消费者无法看到实物以及跨境电商&注册制将让其海外品牌可选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短期下滑后还将恢复,但难以侵蚀母婴渠道。商超渠道因为较母婴店选择少又无法提供服务,较电商成本高,短期将继续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