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利公司拟以11.03亿元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伊利称本次投资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公司竞争力,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根据公告,该项目预计建设期为19个月,预计投资回收期6.02年,投资回报率10.24%,内部收益率9.77%。而奶粉来源将通过签订长期购销协议以稳定原奶收购价格。
乳业公司频出的质量丑闻是上市乳企加大奶源建设的驱动力之一。伊利股份是国内最大的奶粉公司,2011年伊利奶粉收入超过56亿元,根据AC尼尔森发布数据显示,伊利奶粉在中国奶粉市场占有率为21%,位居第一。在奶粉业务中,婴幼儿奶粉又占据主要地位。
但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收入只有26亿元,不足去年的一半,这主要就是由于公司奶粉质量问题带来的收入下降。今年6月12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伊利生产的个别全优2、3、4段乳粉参照健康综合指标,产品汞含量有异常。随后伊利紧急召回该批次产品。
由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伊利婴幼儿奶粉的汞超标显然对其销量带来影响,上半年公司奶粉业务整体收入不足去年一半就是例证。显然为了改善公司奶粉质量问题,伊利选择了在国外建厂提高奶粉质量问题。
其实自三鹿奶粉爆发三聚氢胺事件之后,乳企一直在加大奶源的建设,不但是国内,国外奶源也成为题中之义。由于较好的奶源质量和不错口碑,新西兰就成为众多乳企选择的目的地,伊利此次选择新西兰或许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
伊利股份12月17日报收20.61元,下跌0.87%。